2022年商业年终盘点:疫情三年,商业供给侧剧变
出品/联商VIP专享频道
撰文/方湖
2022年被网友戏称为“新冠”第三年,这种戏谑的称呼充满着无奈更充斥着无处诉说的心酸。
在众所周知的三重压力叠加之下,2022年商业进入调整年。如果说疫情前,商业地产高歌猛进、处处一片繁荣;那么新冠三年,商业地产则是无处不悲歌。
2022年是多重要素叠加、极其复杂的一年,商业地产行业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变化:
第一、行业下行——房地产深度调整
2022年将会是地产行业的分水岭。
房地产行业规模触碰天花板,在国家“房住不炒”大方针政策之下,行业深度调整,利润持续下行。
国家调控底层逻辑,是不再把房地产列入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产业;房地产存量过大,整体供给过剩,不调整即将迎来泡沫破裂风险;本轮行业下行的本质是房企遭遇流动性危机。
一、房企大面积暴雷,行业登顶下行。
房地产出现大面积暴雷,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
1、政策导向,销售市场低迷,销售额严重下降,回款少,导致资金链断裂。
2、出现大量工程拖欠款,导致整个供应链断裂。
3、压死房地产的最后一根稻草,是银行紧缩贷款。高负债之下,没有流动性,企业无法继续生存。
据相关统计,仅2022年上半年就出现30家知名房企暴雷,总负债超过6.8万亿。列举前十大暴雷房企,仅作参考。
1、暴雷之王——恒大,龙头房企,负债规模约2万亿,2021年9月正式宣告暴雷;
2、中梁,浙江房企,负债规模约2000亿,2022年4月公告美元债寻求展期,宣告暴雷;
3、俊发,云南房企,负债规模约1200亿,2022年4月2.19亿信托贷款未兑付,宣告暴雷;
4、融创,龙头房企,负债规模约1万亿,2022年3月美元债展期,宣告暴雷;
5、世茂,龙头房企,负债规模约4000亿,2022年3月公告60亿信托展期,宣告暴雷;
6、龙光,粤系房企,负债规模约2000亿,2022年3月公告美元债违约,宣告暴雷;
7、祥生,浙江房企,负债规模约1500亿,2022年3月,1200万美元利息违约,宣告暴雷;
8、大发,上海房企,负债规模约300亿,2022年3月2228万元美元债利息无法偿还,宣告暴雷;
9、禹洲,闽系房企,负债规模约900亿,2022年3月美元债利息2125万美元违约,宣告暴雷;
10、正荣,闽系房企,负债规模约2000亿,2022年2月公告美元债违约,宣告暴雷。
房企暴雷的后果非常严重,一方面是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将会崩溃,包括上有的供应商、合作商,还有关联的商业地产;另一方面,从事房地产产业链相关的人员将会大量失业,影响社会就业;再者,没有交付的施工小区大概率会烂尾,影响社会民生。
据独立经济学家任泽平透露,近期国家出台金融16条等相关政策,传递出信号:通过各种金融政策,保住一部分优质三好生的现金流,只有少数三好生才能上岸;没有上岸的房企将被重组,退出历史舞台。2022年正在上演房地产行业的大洗牌、大出清和大分化。
二、商业地产剧烈震荡。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。与商业地产关联度比较大,以商业综合体拿地开发销售的,也就是商业的重资产开发模式,包括恒大、宝龙、协信、泰和、华夏幸福、宝能、富力、奥园、建业等一批房企,先后加入暴雷行列。
河南“地产王”建业暴雷,11月传出裁员7000人。早在4月,建业集团与万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就旗下商业项目运营权合作达成一致。根据协议,河南建业集团把旗下的商业项目,包括郑州建业凯旋广场、郑州建业凯旋汇、洛阳建业凯旋广场等八个项目,交给万达商业管理集团管理。协议的期限为10年,到2032年3月底为止。大连万达集团为此支付给河南建业集团7亿元。
据报道,7月26日宝龙地产发布的公告称,宝龙地产第四批2022年票据违约,宝龙资金链再度吃紧,甚至有媒体称之为“宝龙地产暴雷”。而原计划于今年年底开业的麒麟宝龙广场,恐怕要延期开业了。
民企优等生旭辉暴雷。旭辉,是民营房企中的优等生,一直被视为安全度较高的优质房企之一。2021年,旭辉销售额接近2500亿元,“三道红线”全部达标,均为绿档。今年11月旭辉发布公告暂停偿还所有的境外债务的本息。对于旭辉商业有多大影响,现在不得而知。
三、商业行业深度调整,商业品牌和可持续运营能力接受考验。
一方面,高杠杆金融发展模式,将寸步难行。通过房产现金流平衡的重资产开发模式,将在市场走不通。
另一方面,一部分商业地产项目将会出现关停并转,包括已运营和未开发的。依赖地产持续输血的商业,将难以为继。
再者,各地政府在引进商业项目时,尤其是核心地块位置,更看重商业品牌和运营能力。例如,南京主城三山街商圈,引进华东首家万象天地(全国第三家),“Mall+街区+古建”的构架,开放式街区和古建筑改造可圈可点,引进众多首进和定制概念店,9月30日开业备受好评,成为新晋打卡点。
第二、轻资产盛行——关停并转商业整合进入深水期
一、轻资产概念。
回归本质,轻资产就是指企业紧紧抓住自己的核心业务,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。轻资产运营是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。
轻资产模式往往能有效利用三个杠杆:
善于有效利用资产杠杆,利用整合存量关键资源。优点是自身投资少,业务系统轻资产,包括直接资产轻,甚至零成本投入。
善于有效利用运营杠杆,将运营较弱的项目,利用矩阵化资源和运营优势,通过重新规划、重新招商,盘活弱势项目,获取更高收益。
善于有效利用品牌杠杆,利用商业品牌优势,为合作方创造更高的、可持续的商业回报,是轻资产落地前置条件。
我认为,轻资产核心作用主要有三:零投入、回报快、穿越周期。
另一方面,商业轻资产合作要求也有“三高”:对商业品牌价值要求很高、对商业运营体系专业化要求很高、对商业投资回报也要求很高。
二、轻资产逻辑是从商业管理到资产管理。
如果说商业经营可以分级的话,我大致分为三个层面:物业管理、商业管理和资产管理。按照项目生命周期,大致分为商业地产开发商、商业运营商和资产管理方三个身份。轻资产就是把资产所有权和经营分离,专业化分工、各取所长。
纵观国内商业企业,目前只有凯德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者,通过PE+REITs双基金模式,兼顾房地产开发商、房地产运营商、资产管理人三个身份,实现了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开发和管理。目前来说,只有凯德打通了融资最后一环。
发表评论
登录 |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