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登录

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当下再谈零售效率问题的必要性

来源: 联商专栏 沈追 2023-03-28 16:06

超市 氿悦里 概念图

出品/联商VIP专享频道

撰文/沈追

商业运作浓缩到一个核心,往往是效率。人货场,时间、精力、组织或文化,最后都是在投入产出这个综合体系上去评价。此时再谈效率,很多是词穷之举。原本期望的春暖花开,对很多零售业来说却成了另外一种苦局。原因分析甚嚣尘上,但企业最终还是要活下去,所以对效率的追求,会更加现实,也会更加急迫!好与不好,先要服务于活着的当下!

向极致去,便成了一种必然!

零售发展到今天,理论和实践都有了海量的积累,从管理学角度来讲,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,组织的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。效率与投入成反比,与产出成正比。我们看效率这件事,只能先掰开了,揉碎了,然后再搓捏到一起。

一、从数量、质量和结构上,打磨投入

首先是人。

从投入要素上,零售业最核心是人,业绩不好,评估人效,人员配置首当其冲。过去大卖场,从几百号人逐步减到几十号人,也在持续运作。裁人,是业绩不好时,服从活下去这一大目标的基本动作。

但大卖场自己可能也想不到未来,当时的效率评估一定是合理而正确的,没有强大的支撑逻辑,减人很多时候可能会有后遗症,一定会影响现场服务,员工减少和老龄化往往是业态衰败的表征。我们能理解减人的自洽性,但这个跟价格战是一样的逻辑,它是最直接最显著的杀招,可能也是最伤的动作!很多时候对企业的刺痛,是氛围和文化的心凉,打破的往往是整个团队的心理安全感。这点因不同企业的文化导向不同而影响不同。企业有自己的文化一惯性,少一些认知冲突,可能影响会小一些。

但不经当家做主的痛,我们其实没办法去求全责备,减人是否有支持体系,空间有多大,负面影响有多少,这在每个企业是不一样的。企业家是最有压力的,我们理解许多企业这样的选择,但还是期望零售业界,少一些这样无奈的抉择,也期望减人之后,有很多流程支持、技术运用和组织服务的补足。

对比之下,选择不减人、分流或重组的方式,则显得更人性一些,而人性的背后,是企业价值观积淀的结果,价值观往往是用来指导我们做选择的。从实效的角度,一是此前有足够厚实的员工评价体系,能够挖出低效洼区;二是有明确的业务战略,断臂刮骨,能优化长期能力,这些,还是需要零售组织去做细活。

企业所有的决策,对内都会形成文化积淀,在可能的情况下,零售业还需要从质量着手,通过内外培训,提高顾客交互界面的价值体验。这是一项长期主义的慢工程,在当下阶段不一定能解毒,但现金流允许的情况下,我们更欢迎企业这样的选择。我们始终相信,零售市场的淘汰会有一个周期,挤出过剩产能后,零售市场依然需要优质资产,而优质,一定是慢火深炖、坚韧沉淀的结晶!

其次是货。

流量减少→周转变慢→现金流困难→投入减少→流量继续减少,如此形成一个失速循环。商品周转一出问题,会导致整个价值链的病变,无论是节点阻塞还是返物流,带来的都是双重低效。在当下困难的周期,很多时候其实是谁能周转谁就占优。

而在市场过剩的情况下,货的周转很多时候要靠勤奋的运营。

(1)深度性地进行数据洞察、高频率地挖掘数据异常

存货代表资金占用,难的时候,零售商特别是食品更加需要关注数据。多维度地进行品的、类的、店的分析,颗粒度甚至需要细化到时刻。而不管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,现阶段最重要的不是产出颗粒度,而是运用。有用,就能产生价值,用数据来指导,这点极其重要!数据,是这一过程中的风向标。零售商通过品类、单品周转率的复盘,形成退货、商品淘汰或结构调整的决策,连带性的是对物流和门店整个管道库存效率的管理。

以数据驱动为主题,对货品周转的高频关注成为“政治正确”,尽管利益相关方可能会相互博弈,但这可能恰恰是企业仅有的腾挪空间,实力和地位,背后很多是数据利益的考量。

(2)高频地进行促销,推动商品库存合理化

业绩压力之下,促销成为必然选择,价格竞争再所难免。僧多粥少,存量市场很多时候就是要抢。至于竞争的策略,抢的艺术,市场不同、对手出牌不同,三十六计因时而动。而当下,核心必须以货品周转为关键词,在引流、转化两个主题之下,最终要解决存货健康的问题,这与过去单纯的冲刺业绩有很大的不同。对企业来说,能多卖点是一点,相对盈利,有现金流更加重要!所以我们看很多场子,要么缺货,要么被存货压死,折射出的都是周转的压力。

精选内容专享

本文是联商会员付费栏目内容,全文共计5062字

付费频道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联商网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
发表评论

登录 | 注册

VIP专享频道热文推荐:

你可能会喜欢:
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