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中心改建材市场,是出路还是绝路?
出品/联商个人VIP专享频道
撰文/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王国平
家居建材市场改购物中心案例挺多的,毕竟家居建材生意真不咋地,不仅租金价格上不去,关键租金还收不上来。
早些年比较传统的做法就是半转型,负一层引入超市吸引点流量应付商户,高楼层做个影院,那时候影院生意好,非标物业也挺多人抢着租,再围绕超市、影院做点配套。
这种半转型模式案例虽多,但转型成功很难。这个涉及到不同业态的生态重构,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很难拿捏。
家居建材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较多转型?
这个行业出现较快的C转B端,早年家居建材直接面对C端用户,各种细分业态及厂家迅速发展填满了家居建材市场的铺位,住宅、商铺及自建房等供给井喷,市场一片欣欣向荣。可由于装修的繁琐性、时间的稀缺性、整体对美学把握的缺失,很多消费者越发无力,整装开始逐步占据了市场份额,于是家居建材市场出现了C转B现象。
一些大的整装公司可以做到一两万平米体量,里面陈列以样板呈现,而非传统的单品陈列。原来的瓷砖、家具等商户变成了整装公司的供应商,直接嵌入。一方面代理商没有必要开太多的店来做触点,另一方面厂家有的直接跟整装公司合作跨过代理商,开店的动力都越来越小,建材市场开始出现萎缩,叠加地产下行,很多地方建材市场都开始“玩不转”了。
存量购物中心改建材市场是比较少见的,这一般是购物中心反复调改反复失败没有出路的选择。因为购物中心商户彻底被“玩完”了,没办法在这个行业里招商,只好转行招商。如果是新项目直接从购物中心调整为建材市场招商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购物中心业态招商达不到预期,被开发商快速调整切换,或是由一些特殊因素导致的。
调改面临的问题和难题
购物中心调整为建材市场,通常在物业及生态构建上会遇到一些问题。
比如物业荷载,百货类荷载在300就够了,家居建材太重,百货区域是无法承压的。同理,货梯、装卸区荷载等都需要改造,不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风险。此外,仓储、出入口等细节都不相同。购物中心强改建材市场,原有设计物业用途转变,投入成本还是会很大的。
更关键的是物业条件所设定的生态结构可能会出现难以兼容的现象。
比如影城物业,在电影井喷阶段,非标都有人要,这几年行业下行,标准物业都没人要,发生很大逆转。购物中心改建材市场后,电影院是否愿意入驻就成问题。建材市场是很“冷”的业态,白天有人,晚点就关门了;影院行业刚好相反,白天没什么人,晚上生意比较好。两者兼容性很差,需要影院进行非常大的妥协。电影院不入驻,标准影城物业基本等于作废,要重新改造。
超市物业逻辑也是一样的。消费者不可能逛个超市顺便买个马桶或买两块瓷砖。来买马桶的建材消费者是目的性消费,到超市顶多顺便买瓶水进行随机性消费,超市流量跟建材流量兼容性也很差。
发表评论
登录 | 注册